欢迎来到 田教练学车网!学车就把田教练带回家!
咨询热线:13924575088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 发布时间:2020-0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点击下载 原版PDF :20_WD_200079_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
附录 B(资料性)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驾驶训练基本错误操作项目 23
前 言
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代替JT/T 378—2014《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本标准与JT/T 378—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驾驶座舱系统、视景系统、动感模拟装置的定义(见3.1、3.2、3.3、3.4,2014年版的3.1、3.2、3.3、3.4);
——增加了模拟训练计时终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定义(见3.5、3.6、3.7);
——合并修改了非互动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I级)的分类要求,删除了挡位锁止机构的要求(见4.2,2014年版的第4章、5.1.3);
——合并了互动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II级)的分类要求,(见4.3,2014年版的第4章、5.1.4);
——合并修改了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III级)的分类要求,增加了驾驶人操作部件动感模拟的要求(见4.4,2014年版的第4章、5.1.5);
——修改了导线颜色应满足的标准要求(见5.1.4,2014年版的5.2.1.6);
——修改了操纵机件噪声要求(见5.6,2014年版的5.5.1);
——删除了电磁兼容性要求(见2014年版的5.5.4);
——修改了振动适应性要求(见5.7,2014年版的5.5.5);
——修改了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基本结构组成要求,增加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模拟训练计时终端、辅助训练智能组件的组成要求,调整了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相关组成部件的配置要求(见6.1、表1,2014年版的5.2.1.1、表1);
——修改了车门的要求(见6.2.1,2014年版的5.2.2);
——修改了座椅的要求(见6.2.2,2014年版的5.2.6);
——修改了安全带的要求,增加了设置安全带警示标志的要求(见6.2.3、7.2.3,2014年版的5.2.5);
——修改了后视镜的要求(见6.2.4、7.4.1.3,2014年版的5.2.3);
——修改了离合器踏板的要求(见6.2.5,2014年版的5.2.9);
——修改了变速器操纵杆的要求(见6.2.9,2014年版的5.2.13);
——修改了驻车制动操纵装置的要求(见6.2.10,2014年版的5.2.11);
——修改了仪表盘的要求,增加了虚拟仪表盘形式的要求(见6.2.11,2014年版的5.2.14);
——增加了喇叭按钮、点火开关、刮水器开关、照明灯开关的要求(见6.2.12、6.2.13、6.2.14、6.2.16);
——修改了信号灯开关、扬声器的要求,增加了耳机音量、连续佩戴耳机时间的要求(见6.2.17、6.2.18,2014年版的5.2.15、5.2.7);
——增加了视景系统配置要求(见6.3.1);
——修改了单视景显示屏(幕)、多视景显示屏(幕)的要求,调整了显示图像分辨率、多视景投影显示画面水平视景角度的要求(见6.3.2、6.3.3,2014年版的5.2.18、5.2.19、5.3.18);
——增加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辅助训练智能组件、模拟训练计时终端的要求(见6.3.4、6.4.2、6.5.2);
——修改了传感系统为驾驶操作信息记录系统(见6.5.1,2014年版的5.2.16);
——修改了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功能要求,删除了单视景显示、多视景显示、驾驶培训计时器接口的功能要求,增加了未规范使用安全带报警、交通环境声音模拟、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培训过程信息记录与传输、培训计时管理的功能要求,调整了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功能配置要求(见7.1、表3,2014年版的5.3.1、表2、5.3.28);
——修改了启动、熄火、离合、转向、行车制动、驻车制动、换挡的功能要求(见7.2.1、7.2.2、7.2.4、7.2.5、7.2.6、7.2.7、7.2.9,2014年版的5.3.2、5.3.3、5.3.6、5.3.5、5.3.7、5.3.8、
5.3.10);
——修改了照明、信号灯光变化的功能要求(见7.2.12,2014年版的5.3.17);
——修改了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驾驶场景的要求,增加了夜间驾驶、预见性驾驶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教学内容,调整了教学内容相应的驾驶场景要求和功能要求(见7.3、7.4.1.1、表4,2014 年版的5.4、表3);
——修改了驾驶视景的功能要求,增加了车辆前方空间标尺功能、空中俯视观察、汽车模型部件透明化的功能要求(见7.4.1.4、7.4.1.5、7.4.1.6,2014年版的5.3.18、附录A.1);
——修改了语音引导的功能要求,增加了语音识别功能要求(见7.4.3,2014年版的5.3.23);
——修改了模拟器动感运动的功能要求(见7.5.1,2014年版的5.2.17、5.3.22);
——修改了操作响应实时性要求(见7.5.3,2014年版的5.3.19);
——增加了培训过程信息记录与传输、培训计时管理的功能要求(见7.6.1、7.6.2);
——修改了驾驶过程评价的功能要求,增加了评价结果应用的要求(见7.6.3,2014年版的5.3.27);
——修改了外观和结构的试验方法,修改了单视景和多视景显示屏(幕)、动感模拟装置的试验方法,增加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模拟训练计时终端的试验方法(见8.1,2014年版的6.2);
——修改了操纵机件噪声的试验方法(见8.5,2014年版的6.4.1);
——修改了振动适应性的试验方法(见8.6、表6,2014年版的6.4.5);
——修改驾驶模拟器系统功能试验方法,增加了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动力特性与动感运动、培训过程信息记录、计时管理、驾驶过程回放和评价的功能试验要求(见8.7.2、8.7.4.1、8.7.5, 2014年版的6.3);
——修改了驾驶视景与语音引导功能试验要求,增加了动态场景配置功能、语音引导功能试验要求
(见8.7.3.1、8.7.3.2,2014年版的6.3.5、6.3.7);
——删除了驾驶模拟系统接口的功能试验要求(见2014年版的6.3.8);
——删除了电磁兼容性及高温、低温和湿度的试验方法(见2014年版的6.4.4、6.4.6);
——修改了驾驶培训模拟器各类检验项目要求(见9.1.2、表7,2014年版的7.1.2、表6);
——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情形(见9.2.1,2014年版的7.2.1);
——修改了附录A汽车驾驶模拟器驾驶场景设计要求,修改了视景中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增加了教学视频的要求(见A.3、A.8,2014年版的A.4);
——修改了附录B汽车驾驶模拟器驾驶训练基本错误操作项目(见附录B,2014年版的附录B);
——删除了附录C汽车驾驶模拟器与驾驶培训计时器的接口说明(见2014年版的附录C)。本文件由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千种幻影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拓叭吧科技有限公司、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曾诚、吴初娜、孟兴凯、高嵩、蔡凤田、吴超仲、夏鸿文、王雪然。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T/T 378—1998;
——JT/T 378—2005;
——JT/T 378—2014。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分类、基本要求、结构要求、功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生产和检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48 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f:振动 时间历程和正弦拍频法GB/T 402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设备端子、导体终端和导体的标识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5095.2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第 2 部分:—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力应力试验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3 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576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4 部分:作业区GB 5768.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5 部分: 限制速度GB 5768.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6 部分:铁路道口
GB 5768.7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7 部分:非机动车和行人
GB 5768.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8 部分:学校区域GB/T 38259 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
JT/T 916 道路运输驾驶员 特殊环境与情境下安全驾驶技能培训与评价方法JT/T 1302.1 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 第 1 部分:计时终端技术要求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 automobile driving training simulator
具有汽车驾驶操作、感觉和体验功能的教学、培训仿真装置。
驾驶座舱系统 driving cockpit system
具有与所模拟的汽车驾驶室驾驶操作工位相似的空间,由汽车驾驶操纵机件、仪表、座椅、后视镜、安全带等实车件或仿真件组成的统一体。
视景系统 visual scene system
提供给学员在驾驶汽车时的场景感觉和体验功能的统一体,一般由视景软件、播放器及显示屏或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等显示部件组成。
动感模拟装置 Motion simulation device
提供给学员在驾驶汽车时的车辆振动感觉和体验的系统,一般由液压平台运动系统或电动平台运动系统、振动座椅或过载座椅等组成。
模拟训练计时终端 Time recording terminal for simulation training
用于采集、存储和传输学员参加模拟驾驶训练中的教学内容、培训时长,以及教练员教学信息等的终端设备。
[来源:JT/T 1302.1—2019,3.1.3]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生成的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一体化的数字化人工环境,用户借助一些输入、输出设备,采用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的对象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觉和体验。
[来源:GB/T 38259—2019,3.1]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 Virtual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佩戴在用户头部并提供给用户虚拟现实感觉和体验的装备。
温度 10℃~35℃,相对湿度 20%~80%。
工作电源要求:
绝缘电阻应大于 20MΩ。
应能承受 1500V、50Hz 的电压。
驾驶操作时,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操纵、运动机件无刺耳的声音。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在承受8.6的振动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基本结构组成
序号 | 结构组成部件 | 非互动型(Ⅰ级) | 互动型(Ⅱ级) | 动感型(Ⅲ级) | ||
1 |
驾驶座舱系统 |
车门 | ○ | ○ | ○ | |
2 | 座椅 | √ | √ | √ | ||
3 | 安全带 | √ | √ | √ | ||
4 | 后视镜 | ○ | √ | √ | ||
5 | 离合器踏板 | 模拟手动挡变速器 | √ | √ | √ | |
模拟自动挡变速器 | × | × | × | |||
6 | 制动踏板 | √ | √ | √ | ||
7 | 加速踏板 | √ | √ | √ | ||
8 | 转向盘 | √ | √ | √ | ||
9 | 变速器操纵杆 | √ | √ | √ | ||
10 | 驻车制动操纵装置 | √ | √ | √ | ||
11 | 仪表盘 | √ | √ | √ | ||
12 | 喇叭按钮 | √ | √ | √ | ||
13 | 点火开关 | √ | √ | √ | ||
14 | 刮水器开关 | √ | √ | √ | ||
15 | 空调开关 | ○ | ○ | ○ | ||
16 | 照明灯开关 | √ | √ | √ | ||
17 | 信号灯开关 | √ | √ | √ | ||
18 | 扬声器 | √ | √ | √ | ||
19 | 视景系统 | 单视景显示屏(幕) | √ | ○ | ○ | |
20 | 多视景显示屏(幕) | × | ○ | ○ | ||
21 |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 | × | ○ | ○ | ||
22 | 动感模拟装置与辅助训练智能组件 | 动感模拟装置 | × | × | √ | |
23 | 辅助训练智能组件 | × | ○ | ○ |
表 1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基本结构组成(续)
序号 | 结构组成部件 | 非互动型(Ⅰ级) | 互动型(Ⅱ级) | 动感型(Ⅲ级) | |
24 | 培训过程信息记录系统 | 驾驶操作信息记录系统 | ○ | √ | √ |
25 | 模拟训练计时终端 | √ | √ | √ | |
注:“√”表示必备;“○”表示可选,“×”表示无须具备。 |
座椅应可调节高度和前后距离。
喇叭按钮应工作正常,标示应符合GB 4094的要求。
点火开关应可调节,标示应符合GB 4094的要求。
刮水器开关应可调节,标示应符合GB 4094的要求。
应包括远、近光灯开关和雾灯开关,标示应符合GB 4094的要求。
应包括转向信号灯开关、危险警告信号灯开关、示廓灯开关,标示应符合GB 4094的要求。
表 2 动感模拟运动性能列表
自由度 | 幅度 | 速度 | 加速度 |
仰俯 | ≥±8° | ≥ 20°/s | 100°/s2 |
侧倾 | ≥±8° | ≥ 20°/s | 100°/s2 |
偏航 | ≥±8° | ≥ 20°/s | 100°/s2 |
升降 | ≥±100mm | ≥ 200 mm/s | ≥ 0.3g |
纵向平移 | ≥±100mm | ≥ 200 mm/s | ≥ 0.3g |
横向平移 | ≥±100mm | ≥ 200 mm/s | ≥ 0.3g |
互动型和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应配置传感器和操作信息采集装置,记录学员模拟驾驶操作或
/和提示错误模拟驾驶操作的信息。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功能应符合表 3 的要求。
表 3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功能要求
序号 | 功 能 | 非互动型(Ⅰ级) | 互动型(Ⅱ级) | 动感型(Ⅲ级) | ||
1 |
驾驶操作功能 |
启动 | √ | √ | √ | |
2 | 熄火 | √ | √ | √ | ||
3 | 未规范使用安全带报警 | √ | √ | √ | ||
4 | 离合 | 模拟手动挡变速器 | √ | √ | √ | |
5 | 模拟自动挡变速器 | × | × | × | ||
6 | 转向 | √ | √ | √ | ||
7 | 行车制动 | ○ | √ | √ | ||
8 | 驻车制动 | ○ | √ | √ | ||
9 | 加速和减速 | ○ | √ | √ | ||
10 | 换挡 | √ | √ | √ | ||
11 | 鸣笛 | √ | √ | √ | ||
12 | 刮水器刮动 | ○ | √ | √ | ||
13 | 照明、信号灯光变化 | ○ | √ | √ | ||
14 | 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 | √ | √ | √ |
表 3 各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功能要求(续)
序号 | 功 能 | 非互动型(Ⅰ级) | 互动型(Ⅱ级) | 动感型(Ⅲ级) | |
15 | 驾驶视景与语音引导 | 驾驶场景 | √ | √ | √ |
16 | 交通环境声音模拟 | ○ | √ | √ | |
17 | 语音引导与语音识别 | ○ | √ | √ | |
18 | 错误驾驶操作提示 | × | √ | √ | |
19 | 模拟器动感与操作响应 | 模拟器动感运动 | × | × | √ |
20 | 模拟器动力特性 | × | √ | √ | |
21 | 操作响应 | ○ | √ | √ | |
22 | 培训过程信息记录与评价 | 培训过程信息记录与传输 | × | √ | √ |
23 | 培训计时管理 | √ | √ | √ | |
24 | 驾驶过程评价 | ○ | √ | √ | |
25 | 驾驶过程回放 | × | √ | √ | |
注:“√”表示必备;“○”表示可选,“×”表示无须具备。 |
关闭点火开关,应有发动机熄火的声音,发动机转速表指针应回到零位,驾驶场景处于静止状态且不应切换。
模拟器启动时学员未系安全带或模拟驾驶培训中途学员解开安全带,仪表盘中的安全带指示灯应闪烁,并有提示音报警。
模拟驾驶运行中,踩下制动踏板,互动视景应同步减慢变化,发动机转速表、车速表指针应呈同步减速变化。紧急制动时,应有急促的制动声。
汽车驻车制动作用时,仪表应亮起驻车制动指示灯。
按下喇叭按钮时,扬声器发声。松开喇叭按钮时,扬声器声音立即停止。
拨动刮水器开关,互动视景中的刮水器刮条应双向刮动。
非互动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应能支持学员进行基础驾驶训练。互动型和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应能支持学员进行基础驾驶训练、一般道路驾驶训练、特殊天气条件和恶劣条件下的驾驶训练、山区道路驾驶训练、高速公路驾驶训练以及预见性驾驶与应急处置能力训练等教学项目。
表 4 驾驶模拟器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及驾驶场景与功能要求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驾驶场景要求 | 训练功能要求 |
基 础 驾 驶 训 练 |
操纵装置的规范操作 |
宜有相应驾驶操作的教学视频 |
a) 应能训练学员规范操作转向盘、变速器操纵杆、行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装置、加速踏板;b) 模拟手动挡变速器的,应能支持学员进行离合器踏板的规范操作训练;
c) 应能支持学员进行照明和信号装置的规范操作训练; d) 应能支持学员进行点火开关、刮水器开关、空调开关、喇叭等操纵装置的规范操作训练 |
起步前车辆检查与调整 |
宜有相应规范驾驶操作的教学视频 |
a) 应能支持学员进行座椅和头枕位置调整以及系、松安全带的规范操作训练;b) 应能支持学员进行操纵装置检查、起动发动机、仪表
检查、停熄发动机等的规范操作训练 |
|
起步、变速、换挡、停车 |
宜有相应规范驾驶操作的教学视频或者提供低交通流量的道路网训练场景,能引导学员驾驶汽车完成起步、变速、换挡、停车 | a) 应能训练学员规范进行汽车起步、变速、换挡、停车;b) 应能训练学员起步和停车前正确观察后方、侧方交通情况;
c) 互动型和动感型驾驶模拟器应能判别驾驶过程中学员出现不系安全带、高挡起步、换挡未踩离合器、行 驶中熄火等错误行为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驾驶场景要求 | 训练功能要求 |
一 般 道 路 驾 驶训练 |
跟车行驶、变更车道、会车、超车、掉头、行驶位置和路线 |
应提供城市道路网训练场景,其中应包括双向两车道及以上车道的道路、允许掉头的交叉口、弯道、坡道及正常行驶的车辆,能引导学员驾驶汽车完成跟车行驶、变更车道、会车、超车、让超车、掉头,完成行驶位置和路线的正确选择 |
a) 应能训练学员跟车行驶的规范操作,包括跟车时合理控制跟车速度、保持跟车距离;b) 应能训练学员变更车道的规范操作,包括变更车道时正确观察、判断安全距离,正确使用灯光信号,平稳变更车道、汇入车流;
c) 应能训练学员会车的规范操作,包括会车前降低车速,正确判断会车地点,与对方车辆保持安全间距; d) 应能训练学员超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超车前观察被超越车辆动态,正确使用灯光信号,超车中保持与被超越车辆安全间距以及超车后驶回原车道; e) 应能训练学员让超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观察后方车辆动态,合理控制车速、正确使用灯光信号等让超车; f) 应能训练学员掉头的规范操作,包括掉头前观察交通状况,正确选择掉头地点,安全掉头; g) 应能训练学员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在直线路段、交叉路口、弯道和坡道等路段正确选择行驶位置和路线; h) 应能判别驾驶过程中学员出现逆向行驶、闯红灯、闯 黄灯、违反禁行规定通行、迟开转向灯、发生撞车、触碰行人等错误行为 |
倒车、靠边停车 |
应提供倒车、停车训练场景,能引导学员驾驶汽车完成顺位停车、S 形倒车入位、L 形倒车入位 | a) 应能训练学员规范进行顺位停车、L 形倒车入位、S 形倒车入位;b) 应能训练学员倒车过程中正确观察周边交通情况;
c) 应能判别驾驶过程中学员出现触碰行人、车辆向前行驶时切到倒挡等错误行为 |
|
通过路口、人行横道、学校区域 和公共汽 车站 |
应提供城市道路网训练场景,其中应包括双向两车道及以上车道的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路侧分布有学校和公交车站,能引导学员直行通过路口、路口转弯以及安全通过人行横道、学校区域和公共汽车站 |
a)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路口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减速或停车观察,正确使用灯光信号, 直行通过路口,左、右转弯通过路口;b)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人行横道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减速或停车让行;
c)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学校区域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提前减速并观察路侧行人的动态,安全通过; d)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公共汽车站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提前减速并观察进出公共汽车站的车辆动态、上下车乘客动态,安全通过; e) 应能判别驾驶过程中学员出现触碰行人、发生撞车、 超速等错误行为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驾驶场景要求 | 训练功能要求 | |
一 般 道 路 驾 驶训练 |
夜间驾驶 |
a) 应呈现 10 lux 以下、50-500 lux 不同光照度变化;b) 应提供道路网训练场景,其中应包括双向两车道及以上车道的道路、人行横道、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急弯路段、坡路、拱桥, 能引导学员起步、跟车行驶、变更车道、会车、超车、通过人行横道和交叉路口、通过急弯、通过坡路、
通过拱桥 |
a) 应能训练学员夜间正确使用灯光、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选择行驶路线、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 b) 应能判别驾驶过程中学员出现夜间行驶未开前照灯、夜间会车未切换成近光灯、超速行驶等错误行为 |
|
特天 |
殊气 |
雨雾天气条件下驾驶训练 |
a) 应呈现小雨、中雨、大雨的雨量、声音、能见度变化;b) 应呈现轻雾、中雾、大雾的能见度变化;
c) 车辆的制动距离应大于干燥路面行驶时的制动距离; d) 采用紧急转向时,应能模拟车辆侧 滑及甩尾的行驶效果 |
a) 应能训练学员雨雾天气条件下正确使用灯光、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 b) 应能判别刮水器是否正确使用; c) 应能判别雾灯、示廓灯、前照灯、危险警告信号灯是否正确使用 |
条 | 件 | |||
和 | 恶 | |||
a) 应呈现小雪、中雪、大雪的雪量、能见度变化;b) 车辆的制动距离应大于干燥路面行驶时的制动距离;
c) 采用紧急转向与制动时,应能模拟 车辆侧滑及甩尾的行驶效果 |
a) 应能训练学员在冰雪路面条件下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选择行驶路线、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b) 应能判别是否使用低速挡平稳行驶;
c) 应能判别是否采用急加速、急转向、急制动等错误行为 |
|||
劣件的 | 条下驾 | 冰雪路面条件下驾驶训练 | ||
驶 | 训 | |||
a) 车辆的制动距离应大于干燥路面行驶时的制动距离;
b) 转向时,应能模拟车辆侧滑及甩尾的行驶效果 |
a) 应能训练学员在泥泞道路条件下选择行驶路线、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b) 应能判别是否使用低速挡平稳通过;
c) 应能判别在湿滑路前,是否减速; d) 应能判别是否采用急加速、急制动等错误行为 |
|||
练 | 泥泞道路条件下驾驶训练 | |||
山 区 | a)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跟车行驶的规范操作,包括跟车时合理控制跟车速度、保持跟车距离;
b) 应能判别未保持安全车距的错误行为 |
|||
道 路 | 山路跟车时 | 山区道路环境下,应能引导驾驶学员 | ||
驾 驶 | 的安全驾驶 | 驾驶车辆跟随其前方车辆行驶 | ||
训练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驾驶场景要求 | 训练功能要求 |
山路超车时的安全驾驶 |
山区道路环境下,应能引导驾驶学员驾驶车辆超越前方车辆行驶或其他车辆超车 |
a)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超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超车前观察被超越车辆动态、正确使用灯光信号、超车中保持与被超越车辆安全间距以及超车后驶回原车道;b)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让超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观察后方车辆动态、合理控制车速、正确使用灯光信号等让超车;
c) 应能判别是否存在弯道处超车的错误行为 |
|
山路会车时的安全驾驶 |
山区道路环境下,应能引导驾驶学员驾驶车辆进行直线路段会车、转弯路段会车、狭窄路段会车 |
a)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会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会车前降低车速、山路会车让行、正确判断会车地点、与对方车辆保持安全间距;b) 应能判别未保持安全车距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未让上坡车辆先行的错误行为; d) 应能判别未让不靠山体一方先行的错误行为 |
|
山区道路环境下,应能引导驾驶学员 | a)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坡道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选择行驶路线、坡道跟车行驶、坡道会车让行、下坡控制车速;b) 应能判别下坡路段未减速行驶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驶近坡顶时未松开加速踏板的错误行为 |
||
山 区 | 山路坡道的安全驾驶 | 驾驶车辆行驶通过上坡路段和下坡路 | |
道 路 | 段以及连续下坡路段 | ||
驾 驶 | |||
训练 | a) 应能训练学员山路弯道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选择行驶路线、正确使用喇叭和灯光信号、合理控制车速、弯道会车;b) 应能判别进入弯道前未减速至通过弯道所需的速度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弯道内占用对方车道的错误行为; d) 应能判别转弯过程车轮轧弯道中心线或道路边缘线的错误行为; e) 应能判别进入弯道前未鸣喇叭的错误行为 |
||
山区道路环境下,应能引导驾驶学员 | |||
山路弯道的安全驾驶 | 驾驶车辆行驶通过连续山区急弯道路 | ||
段 | |||
白天,山区道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 |
a)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隧道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正确使用喇叭和灯光信号、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b) 应能判别驶抵隧道时未减速或未开启前照灯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驶入隧道后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变更车道的错误行为; d) 应能判别驶抵隧道入(出)口时未鸣喇叭的错误行为 |
||
山路隧道的安全驾驶 | 车辆驾驶通过包括一个 1000m 以上的 | ||
隧道以及连续隧道路段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 | 驾驶场景要求 | 训练功能要求 |
高速公路驾驶训练 |
安全驶入高速公路训练 |
a) 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车辆由入口匝道驾驶进入高速公路;
b) 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车辆由加速车道汇入高速公路 |
a) 应能训练学员驶入高速公路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汇入车流前观察侧面和后方情况、正确使用灯光信息、加速车道充分加速后汇入高速公路;b) 应能够判别在加速车道未充分加速汇入高速公路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变更车道时未正确使用灯光的错误行为 |
高速公路安全驾驶训练 |
a) 白天,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车辆跟车行驶、变更车道、超车; b) 夜间,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车辆跟车行驶、变更车道、超车; c) 白天,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应引导车辆驾驶通过包括一个 500m 以上的隧道 |
a) 应能训练学员白天和夜间高速公路行车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正确使用灯光信号、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变更车道、超车和让超车;b) 应能训练学员通过隧道的规范操作,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正确使用喇叭和灯光信息、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
c) 应能判别驶抵隧道时未减速或未开启前照灯的错误行为; d) 应能判别驶入隧道后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变更车道的错误行为; e) 应能判别驶抵隧道入(出)口时未鸣喇叭的错误行 为 |
|
高速公路安全停车训练 |
正常驾驶过程中,指示驾驶员因遇车辆故障需停车检查 |
a) 应能训练学员在高速公路停车的规范操作,包括选择安全停车区停车、停车后开启灯光信号;b) 应能够判别未将机动车停靠安全停车区的错误行为;
c) 应能判别停车后未开启危险警告信号灯的错误行为 |
|
预见性驾驶与应急处置能力训练 |
预见性驾驶训练 |
可按照 JT/T 916 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驾驶场景 |
应能训练学员安全意识和预见性驾驶能力,包括辨识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观察和辨识危险、选择行驶路线和位置、正确使用喇叭和灯光信号、合理控制车速等 |
应急处置能力训练 | 应能训练学员在制动失效、车辆爆胎等紧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 |
应能模拟驾驶场景中其他车辆的行驶声和喇叭声、雨声和雷声以及撞车时的声音。
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应能在横滚、俯仰、偏航、升降、纵向平移、侧向平移等六自由度中任意选择组合,形成不同自由度的动感模拟,实现模拟行车过程中的制动、加速、碰撞、侧倾、颠簸、上坡、下坡等动感效果。
互动型和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应能模拟汽车动力特性,并满足以下要求:
互动型和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在模拟驾驶运行时,操纵装置的操作与视景显示及视景声音响应的滞后时间差应不大于20 ms。
互动型和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在模拟驾驶训练结束后,可为学员提供所训练内容的驾驶过程回放。
在电源和被试机之间接入电压和频率可调装置,按表 5 所列的组合进行试验,系统应工作正常。
表 5 工作电源
组 合 | 标 准 值 | ||
电源电压(V) | 频率(Hz) | 持续时间(min) | |
1 | 220 | 50 | ≥20 |
2 | 198 | 48 | ≥20 |
3 | 198 | 52 | ≥20 |
4 | 242 | 48 | ≥20 |
5 | 242 | 52 | ≥20 |
按 GB/T 5095.2 试验 3a 规定测量驾驶座舱的绝缘电阻,应符合 5.4 的要求。
去除驾驶座舱内部电路,在输入端和保护地之间接上调压变压器,调节输入电压至 1500V、50Hz, 持续时间 1min,绝缘层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启动模拟器,稳定运转时,模拟器操纵、运动机件产生的声音应符合 5.6 的要求。
按照GB/T 2423.48中的振动-正弦拍频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7的要求。
接通电源,模拟器正常工作,检查驾驶模拟器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应符合7.3.1、7.3.2的要求。
表 6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要求条款 | 试验方法条款 | 型式检验 | 出厂检验 |
1 | 外观和结构 | 5.1、6.2、6.3、6.4、6.5 | 8.1 | √ | √ |
2 | 工作电源 | 5.3 | 8.2 | √ | ○ |
3 | 绝缘电阻 | 5.4 | 8.3 | √ | ○ |
4 | 抗电强度 | 5.5 | 8.4 | √ | ○ |
5 | 操纵机件噪声 | 5.6 | 8.5 | √ | ○ |
6 | 振动适应性 | 5.7 | 8.6 | √ | ○ |
7 | 驾驶操作功能 | 7.2 | 8.7.1 | √ | √ |
8 | 教学项目与教学内容 | 7.3 | 8.7.2 | √ | √ |
9 | 驾驶视景与语音引导 | 7.4 | 8.7.3 | √ | √ |
10 | 模拟器动感与操作响应 | 7.5 | 8.7.4 | √ | √ |
11 | 培训过程信息记录与评价 | 7.6 | 8.7.5 | √ | √ |
注:“√”表示必做;“○”表示可选。 |
产品运输途中不得露天放置,不允许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同装运。
产品应储存在室内,环境温度为0℃~5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室内无腐蚀性气体,无易燃、易爆品,不受灰尘、雨和雪的侵害。
附 录 A
(规范性)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驾驶场景设计要求
附 录 B
(资料性)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驾驶训练基本错误操作项目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交运发[2016]128号)。[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3] GA 1026,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